浙江建德>村社干部人人成为信访代办员
发布者:taocheng 来源:新华网 发布时间:2019年08月05日
“我要以一名普通村民的身份再次向麻车村两委表示感谢,你们是我信得过的村干部……”建德大洋镇麻车村村民蒋关林带着自己写的一封感谢信,当着村两委干部的面,在会议室里大声朗读,用自己淳朴的举动表示感谢。
原来当天上午,邻村项目工程施工,老蒋担心一旦下雨会影响村里农田的排水,前去与施工队理论,说了半天,人家压根不理睬。后来老蒋一个电话打给了村书记欧阳瑞民,书记带上村干部,15分钟不到就到了现场,叫停了施工队,协商解决了问题。
人人都是信访代办员
在麻车村,这种“和谐”场面并不多见。就在一年前,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“三多”村,概括起来就是矛盾多、问题多、信访多,一句“三河蚊子、大洋风、麻车哄”的顺口溜在当地家喻户晓,更是让麻车人“爱起哄”的形象深入人心,让当地党委政府十分头疼。
如今,自从麻车村新任村两委上任后,大胆摆开服务摊子,直面群众矛盾质疑,推行“最多反映一次”工作法。短短的一年时间内,村里去年的年度考核就实现“弯道超车”位列大洋镇第一。
受到麻车村的启发,大洋镇今年推出信访代办特色服务,打出“人人都是信访代办员”的承诺,制定了一份包括拆迁安置、邻里纠纷、土地确权、法律援助等16大类的“信访代办服务清单”,基本覆盖了基层治理的日常工作。
“以前是设置专窗开门接访,被动受理问题。现在是每个村组的网格员走近群众,主动发现问题。”大洋镇江东村网格员道出了每天在村里“没事找事”的深刻用意。服务承诺一推出,村社干部和网格员成为代办“主力军”,走村入户穿梭在群众中,主动代办,协调解决问题,沉下心织就综合治理服务“一张网”,实现因时治理、因需治理,从管治向服务转变。
代办员有“三头六臂”
代办员主动受理问题后,对于能够处理的,代办员直接协调解决,解决不了的提交村(社区)两委研判处置。村里也不能解决的,由代办员向乡镇(街道)职能科室提交,乡镇(街道)代办员再向市里相关部门反映,相关部门协调办理。通过一套“规范化”的办事流程,从登记受理到分类流转、跟踪督办,办理时限、结果反馈不再“随心所欲” ,都有章可循、有单可查。
“一个代办流程下来,代办员发挥了‘三头六臂’的功能,村、镇、市三头并进,充当了业务员、协调员、监理员、检验员、宣传员、保障员六员合一。”大洋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现已初步形成以“村为基础、镇为支撑、市为统筹”的三级联动服务体系。
办得好不好?村委会大楼的“明白墙”,打消了记者心中的疑虑。通过承诺办结时限,明确流转程序,公开办事结果,让大家看得“明明白白”,村社干部的公信力也涨了。欧阳书记说这已经是连续第84周公示了。
矛盾问题在一线化解
“小事不出‘格’,大事不出村,难事不出镇。” 截至目前,大洋镇19个行政村,共代办信访事项387项,其中镇村一级解决316项,信访代办办结率91.3%,代办平均时长3.6天,群众对该项工作满意率达93.6%。
3月7日起,“六员”合一代办制已在建德市范围内推广。“通过专人受理、分类办理,全程跟踪、反馈评价、合理公开、完善配套,打造集业务员、协调员、监理员、检验员、宣传员、保障员于一体的信访代办铁军,让群众顺心、放心、安心、舒心、定心、遂心。” 建德市信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他们率先在杭州开展信访代办服务,坚持群众意愿在一线反映,矛盾问题在一线化解,基层治理在一线升级,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。